娱乐老虎机_经典老虎机【游戏平台】要闻

心系故里?星火陇原实践行: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画卷

时间:2025-08-25    来源:文法学院     供稿:文法学院    浏览:   
字体:

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,精准对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,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“心系故里?星火陇原” 社会实践团于暑期奔赴甘肃省玉门市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。实践团以“铁人精神铸魂、文化传承聚力、推普赋能振兴、青春实践报国” 为主线,通过实地走访、政策宣讲、技能培训、法治宣传、普通话推广、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,开展了二十余项实践活动,切实将理论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具体行动与实际成效,践行青年担当,用实干书写答卷。

1.jpg

铁人精神铸魂:赓续工业报国的红色血脉

玉门,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,孕育了伟大的铁人精神。从这里走出的铁人王进喜,怀揣“为国分忧、为民族争气”的赤诚奔赴大庆,为中国石油工业立下不朽功勋。实践团走进玉门铁人纪念馆、铁人干部学院、铁人村、玉门老市区管委会、“玉门之光”工业体验馆等地,通过重温入党誓词、聆听铁人故事、观摩历史实物、与基层骨干交流座谈、制作思政短剧等形式,认真学习领会铁人精神中 “爱国、创业、求实、奉献” 的内涵。团队还以 “钻头新材料研发” 为创新切入点,精心设计 “红色文旅+工业研学” 活化方案,通过现场还原王进喜 “人拉肩扛” 的历史场景,让 “铁人精神” 在新时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,让参观者深刻感知精神传承的时代价值。指导教师李丽说:“在科技强国、工业兴国的今天,同学们要以爱国为底色、以创新谋突破、以求实做根基、以奉献显担当,续写工业报国新篇章。”

2.jpg

文化于人润心:激活丝路文脉的时代生命力

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,实践团赴敦煌博物馆、玉门边塞诗词展览馆学习,在社会大课堂中探寻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精神内涵。实践团深切体会到,文化传承既要坚守本源,更需创新表达,方能让古老智慧照亮当代征程。团队开发的了"飞天印象"文创系列,让文物真正“活”起来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他们首创的"诗词带货"直播模式单场直播吸引2.3万人次观看,成功带动枸杞等当地特产热销,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。

3.png

推普赋能振兴:架起民族同心的沟通桥梁

实践团聚焦民族地区发展需求,将推普与非遗传承、乡村振兴融合。针对东乡族聚居区语言障碍,团队创新"三步走"推普策略:在小学开设"童语同音"课堂、建立"1+N"家庭推普网络,架起“非遗+推普”的桥梁。通过“童语诵同音”普通话推广课堂,开展诗歌朗诵、绕口令等趣味教学,创新性构建起 “孩子教家长、家庭带村落” 的推广链条,让学生成为家庭语言推广的 “小使者”。“非遗+推普”活动成为语言扶贫新范式,是民族地区以语言赋能激发内生动力、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的鲜活实践案例。

4.jpg

青春建功实践:书写强国有我的时代答卷

实践团立足专业所长,主动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,在玉门大地书写青春担当。在玉门市农业农村局,团队聚焦地方发展需求,量身打造“知识产权保护+国际推广+党建内涵挖掘”三位一体农产品服务方案,深入探讨“资源调研+功能拓展+产业融合”的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路径,为农产品提质增效、品牌升级提供新思路;走进玉门电商直播大厦,成员们系统学习直播运营技巧后,化身“助农主播”为“玉门枸杞”专场带货,以数字化手段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,助力农户增收;在玉门市法院廉政教育基地,团队系统梳理基层治理经验,深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“以人民为中心”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”的核心要义,真切体会到法治在乡村治理中保障群众权益、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公平正义的强大实践力量;深入下溪号镇枸杞基地、花海镇蜜瓜基地,成员们实地学习土地保护、科学种植与高效采摘技术,结合专业所长与农户共同探讨科研攻关方向,商议成果落地转化路径,用青春智慧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。

5.jpg

实践团的务实行动收获了多方肯定与广泛关注。活动先后被中国乡村振兴网、中国网、中国日报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专题报道,生动展现了团队扎根基层、服务乡村的实践风采;团队陆续收到玉门市农业农村局、下西号镇人民政府、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等单位的表扬信,对团队在助力当地产业发展、民生改善等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实干担当与突出成效给予高度认可。 同时,实践团还成功入选“美丽中国?青春行动”2025年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,以青春之力投身绿色实践,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鲜活动能。

6.jpg

从铁人精神的红色传承到丝路文脉的创新延续,从推普赋能的民生温度到专业服务的产业助力,实践团始终以脚步丈量国情,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。此次实践不仅是对“兴工报国”优良传统的新时代践行,更成为青年学子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以铁人精神为指引,赓续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的精神血脉,以扎实的专业学识为支撑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勇毅前行,续写“强国有我”的青春华章,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、同向同行。

7.jpg

编辑:左芳舟

关闭

电话:010 - 88802114    E-mail:xyw@ncut.edu.cn
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    邮编:100144

  • 官方微信

  • 官方微博

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-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